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观念更新的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职业教育作为学生学习技能和走向社会前的人生积累阶段,对其将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促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塑造完整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真正做到高高兴兴来校学习,健健康康走向社会,完完全全实现人生价值。下面,我就个人肤浅认识探讨一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认识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础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根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由于中职学生正直青春发育期,要面临就业这一人生大事,因而可能会滋生诸多心理问题。职业教育需要技能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所以学校要让他们健康快乐的走上社会,而不是因为心理问题被无情地关到社会的大门外。
2、重视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是对保障心理健康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目的和结果。搞好心理卫生,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活动的效率;有利于完善个性,搞好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文明素质。
针对众多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心理不健康、不完善现象,职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提高同学们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使其自觉培养健康心理,增强心理防卫能力,克服心理行为中尤其是个性方面的不足和偏差,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认识、情绪和行为,自觉地接受心理咨询指导,定期进行心理测验,了解自己心理的优势和不足。这样使让学生能够遵循心理科学的原理,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妥善处理个人的学习、工作、健康与疾病等问题。
3、与人交往的作用
人只要活着,不管你愿意或自觉与否,都必须与人进行交往。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无不与和他人的交往相联系,从人际关系中得到信息、机遇、扶助,就可能帮人走上一条成功之路,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家所做的大量研究提示,与人交往是获得安全感的最有效途径。当人们面临危险的情境而感到恐惧时,与别人在一起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减少人们的恐惧感,使人们感到安宁与舒适。当人置身于自己不能把握或控制的社会情境时,也同样会缺乏安全感。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家庭的圈子来到陌生的学校,吃住都要自我管理,就脱离了原来的人际关系支持。由于新的人际关系尚未建立,在逐渐适应与磨合的过程中,在自我稳定感和社会安全感方面就可能出现危机。在新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之前,会一直处于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只有通过交往,同别人建立了可靠的人际关系之后,安全感才能得到确立。所以,人需要了解别人,也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因此人需要同别人进行交往,需要同别人建立并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
4、重塑自我意识
认识自我是人类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话题,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能对自我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完善自己。认识自我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找准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位置。要从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为此,学生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信息来源,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既要将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也要将过去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我是与人相处的基础和前提,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自我接纳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自欺欺人,更不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做到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承受力的、一事无成的人。对自我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的自我。因此 ,每个人都应从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做起,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自控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使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统一。
二、心理教育的目标
1、认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教育要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达到健康的程度。心理教育,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形成、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受教育者的健康不止意味着有强健的身体,还必须包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形成、维护和促进,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学校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等,而心理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专门途径。中职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自我意识明显增长,不甘寂寞,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又心理闭锁;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噪、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所以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优化育人环境
在心理教育中要善于优化所需要的育人环境,有意识地通过改善物质文化设施来净化心理环境。如在路旁、各楼层走道放置果壳箱,配置卫生宣传标牌和礼貌用语;校园内进行大面积的绿化,使学校变为花园式的大学堂;教室、宿舍、假山、游泳池、名花异草、绿色草坪、曲径通幽的小道,成为学生修养身性的环境。这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从而拥有良好的育人大环境,使全校师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文化环境的熏陶。和谐对优化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和谐的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心理产生着影响。学校对教室进行文化环境上的构建,是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楼的走廊上挂有科学家的画像、格言警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在绿化、雕塑、楼名、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学校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形成的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浓厚而独特的魅力,从心里产生“我以学校为荣”的感慨和自豪。
3、以宿舍为活动载体
寄宿制是中职学校的一大特点,学生有多一半的时间要在宿舍中度过,宿舍是培养、形成和维护学生良好心理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同学们住宿如住家,既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所有职业学校必须面临的课题。所以职业学校要以宿舍为载体,大力倡导宿舍文化,把宿舍管理制度巧妙溶入宿舍文化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宿舍见证着同学们的朝气和执着,记录了他们的笑靥和愁容。在一间间温馨的斗室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敞开心扉,接受磨合,最后融合成亲兄弟姐妹一般。在改变与被改变中,每个宿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学校既要使每个宿舍保持鲜明的个性,还得使每个宿舍溶入学校宿舍的宏观管理当中。宿舍卫生和纪律两方面内容是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学校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位,将管理制度条文化,不生硬、不教条,充满人情味,让同学们感到亲切,丝毫没有抵触情绪,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开展宿舍内务大赛、守纪大赛、摄影大赛、演讲大赛、叠被子大赛、装饰大赛等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宿舍就是我的家,我为宿舍添光彩”的良好意识,各尽所能,积极维护自己宿舍的荣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同学们才艺和富有个性的宿舍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示,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校在关注学生生活方面做的文章,可以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4、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
中职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它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相当部分的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对日记本说”和“对朋友说”,却向家长和老师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文静的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看课外书、上网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张扬的学生则演变成吸烟喝酒、寻驯闹事,通过打架、破坏公务发泄一通。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关注和理解,但又好象是不经意的,青春期的矛盾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年轻的血性又让他们考虑问题容易偏激,如果家长或者老师不注意因势利导,很容易在他们的心理产生阴影。解决这一现象要求家长、教师与他们交朋友,对他们的想法、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孤独和无奈中解脱出来。
三、心理健康的任务
1、教会学生克制激情
中等职业学生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次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也会为小的矛盾打的不可开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职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就要经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此时的心理状态,用案例和事实说服教育他们,使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2、扩大信息视野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名人传闻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 下,一味的堵是不行的,年轻人就是要有大千世界,就要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我们一方面给予学生广阔天地,一方面又要有选择的教育引导,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提高正确筛选、吸收信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认识好,才能学好;视野宽了,心胸才会宽;爱好多,才会有注意力的转移,才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我们不能因为外面有风雨,就把学生关在温室中,那样只会成长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畸形”。我们不妨将一些热点、焦点问题摆在桌面上,让同学们展开辩论,各抒己见,唇枪舌剑。好,好在哪里,坏,又坏在何处?给学生舞台,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让他们一吐为快。最终的目的让他们学会客观的分析,以便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舆论效果。讨论和辩论的导向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些结论通过学生嘴里说出来比老师家长说的分量大得多的多。
3、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要用心理学原理与相关学科心理理论与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是学生道德上、心理行为上的指路人,要努力挖掘教学中潜在的心理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课堂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上好每堂课的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星,而心理素质是人的道德规范最基础的素质。所以,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为此,学校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好课;上课时调节自身的良好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意境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自身心理素质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鉴于大多数教师对心理上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为帮助教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校要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如为每位教师订阅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并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起学习、讨论,使教师明白正确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4、融洽师生关系
中职学校不同于中学,老师堂堂跟,象一个影子无处不在。而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每周值一次班,平时去教室完全凭自己的责任心,任课老师更是上课来、下课走,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少,谈不上相互稳定的交流,也形成了学生课后看不到老师的无所事事的局面。有些同学会说,我想找班主任聊聊,向任课老师请教问题,但他们都下班了。为融洽师生关系,学校应建立师生定期交流的例会制度,拓宽师生心理沟通的途径,要求班主任老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家长联系卡,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进步,这样的结果能让学生体会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既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也丰富了教师心理教育的经验。
营造宽松育人的氛围,塑造良好的心理教学环境。学生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教师要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忠诚教育事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当学生对教师的才能非常欣赏,并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时才愿意与教师接近,并乐于接受其教导。教师应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集这两种角色为一身的教师就会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心理上的角色互换也有助于促进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认识上的交流。教师应经常回味自己做学生时的心态,让学生进行“假如我是教师”的设想。通过这样的心理换位,达到共感认知,协调一致。教师要创设一种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气氛,要在活泼多变的课堂中,让学生大胆释放自己,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5、创造宽松心理环境
中职有其特殊的因素,除学习外,日常生活也在学校。每天起床、做操、上课、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得井井有条,又很充实。但刻板单调的生活与年轻人天真活泼的本性产生了巨大矛盾,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除了规定,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这是孩子发自心底的呐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统一的效果,但无疑使学生因为害怕违反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学校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又要养成接受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因而要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规定,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这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留点“自由”给学生,要留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留给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职业学校要善于给学生划“大圈”,只要学生能够在圈内,就不要太多干涉他们的言行。
6、课堂上体现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作是教学移情的结果。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多表扬,少批评,勤肯定,不挖苦,经常对学生赏识、赞美、激励,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一一予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由批评改为评价,推心置腹,就事论事。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到一致。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定解决的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进行心理辅导
1、心理咨询
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心灵安慰。心理咨询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或称为专业的方式,与当事人一起去揭示“斯芬克斯之迷”,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发现谜底,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人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不会遭遇嘲笑,不必忍受评价,有的只是倾听、关注、同感与愉悦,甚至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不同的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心理咨询是必需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教师,让那些寻求帮助的学生找到心灵的答案,让他们一吐为快,得到同情安慰,得到灵魂的引导……使心理咨询能够更切实地对未成年人人有所帮助,使他们走出咨询情境后仍满载被关怀的感受,能够学会在现实中应对机遇,学会如何快乐的学习、工作、生活!
2、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的一种教育过程。心理疏导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健康发展,“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法。但职业学校的心理疏导工作往往做的不够,心理教师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的学生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受批评少;主观思维意识多,客观分析少;自我为主多,理解和宽容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无所适从、惊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
职业教育就是全面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能力。未来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仅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必须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已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可行性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和活动。中等职业学校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广大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网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9-. 桃源创才科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36-6667777 学校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回维路北100米 电子邮箱:TYCCKJ@163.com QQ:345727464
湘ICP备2022004397号-1 湘教QS6-201309-114597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29号 技术支持:常德求实网络